“我的手机丢了,我的号码也全丢了,怎么办?”,“我换手机了,可是一个一个的把号码导到新手机,太麻烦了!”,“名片是见一个收一个,用的时候却是漫天乱找,费事又费力!”每当这个时候是否总希望有个贴心管家帮你做好这一切,是否总奢望有个万能小秘书,客户名片随要随到!时至今日,这一切不仅仅是梦想,更是现实。中国移动为客户打造金牌服务,重磅推出“号簿管家”,只要您是中国移动用户,手机就可以拥有一个全心全意为你服务的“管家”,你就远离种种尴尬,轻松找到号码,号码永不丢失,名片永不凌乱!
号簿管家业务是指用户将手机中的信息(通信录、日程安排等)以无线或有线方式与网络服务器保持一致,并能用多种终端、多种接入手段查询和管理信息的业务。平时您可以将手机中的个人信息(通讯录)存放在专用服务器上,任何时候有需要,就通过电脑、手机、固定电话进行管理和调用,为您提供最为便捷、安全、有效的个人地址服务,是您如影随形的“活的通讯录”。
只要你想备份,没有什么不可以,只需一个有电有信号有卡的手机,无需其他任何辅助设备,你就可轻松搞定一切,所有的通讯录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已经存储部分)完整存储在中央数据库,手机和SIM卡的丢失或损坏并不会对数据造成任何影响,让你打消所有的后顾之忧!
(1)手机丢了,要换手机了,可是庞大的号码、信息无法找寻或者很难转存令你苦不堪言。但是,只要你的手机开通号簿管家,这一切都可轻松搞定。你可以直接从服务器上将已储存的通讯录信息下载到手机上,轻松、方便、安全!
(2)号簿管家还可以将你分散在手机、电脑、记事本中的通讯录,集中管理和查找使用,且储存容量大,有多少,存多少。
号簿管家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推出的又一项独立产品,自成一体,完全从消费者的需求角度出发,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号簿管家全年提供人性化的个性化服务,即使没有携带手机,只要通过电脑、固话,也能轻松接触存储的内容和提供的各项服务内容;无论你使用哪部电话,只要需要,一个密码,它都会让你随时、随地通过短信、WAP、WEB等方式,查询通讯录信息,及时方便,像一个贴身管家,如影随形,为你摆平一切所需,令你生活舒心无忧!
号簿管家超大容量更是令你爱不释手,其标准存储容量为20M,可存储通讯录数万条,你可将亲朋好友、客户的名片信息储存起来,以后就不用在“名片海”里寻找那一个娇小的身影,轻轻一按键盘,想要什么来什么,且其存储海量只会是你没有东西存,却不会存不下。
号簿管家的超大功能更是令你大开眼界,它以电话号码管理为核心,包括电话号码的备份、恢复、整体拷贝等,并延展一系列相关服务,如节假日提示、生日/纪念日提醒、日程安排管理、电子名片管理等服务,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它还拥有贴心的温馨纪念日提醒和祝福推送功能,你可选择若干联系人,输入纪念日及其祝福信息,系统将定时直接给这些联系人发送祝福短信,不仅可以联络朋友间的感情,更能帮助客户维系业务关系。
号簿管家首次采用行业最新标准同步SyncML技术,有了SyncML,网络数据可以通过多种设备同步化,你可以使用不同的设备(包括掌上电脑、移动电话、汽车计算机、台式机)访问和操作同一网络数据。此外,你的个人信息(如电子邮件、通讯录等)能够在你的不同设备上同时得到更新,保持一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已独家实现只要按一按手机键盘,便可以使服务器和终端设备的数据同步更新,其强大的同步功能妙不可言。
当然你也不必担心所存储的数据丢失,因为这一点中国移动也为你想到了。用户的信息存储在后台的服务器中,服务器设有严密的安全保护、数据备份措施,确保您的信息万无一失。同时用户的帐户经过进行复杂的加密,保证用户的帐号和密码不容易被人盗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的贴心服务让你放心一百,满意一百!
你是否会问,这么好使的业务,是不是开通操作起来很麻烦呢?那你就是想多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怎么会只为客户考虑一,而不考虑二呢?号簿管家可通过同步设置、登陆网络、连通WAP以及收发短信等多种方式方便地管理网络电话簿。
你可通过手机登陆“移动梦网”进入“号簿管家”,或登陆地址为:,系统根据手机号码注册成功后返回初始密码注册,并进入“号簿管家”主菜单,在“号簿管家”主菜单中可以选择浏览增加、查询、分类管理、修改密码和注销等操作。
如果使用中国移动的定制手机,可以直接进入中国移动定制菜单——〉号簿管家,开通/取消业务。
你也可通过手机短信进行注册后即可使用,其功能包括短信注册,增加联系人记录,修改联系人记录,删除联系人记录,查询联系人记录,群发短信,修改联系人分类,修改注册密码,发送名片,以及注销等。
如果这些方式你都觉得操作有些麻烦的线,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直接询问我们的话务员小姐。她们甜美的声音、耐心的服务等待你的垂询。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