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信行业的迅速发展,市民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突出的问题包括:话费不透明、话费误差多;退订增值业务难、“套餐”不明晰;垃圾短信;宽带网速慢、频繁掉线等等。
有部分运营商与手机生产商相互捆绑,在手机内设置软件,在没有得到消费者有效认可的前提下,就确定了相关的业务,对消费者收取高额费用。有的运营商利用“先免费后收费”的手段,例如,“手机报1个月免费体验啦!”、“恭喜你,免费赠送彩铃3个月,开通即送20元话费”,接下来是“不体验,请回复××××”,或者干脆是“同意体验的无需回复,本月内即可开通”。这类“免费体验”的手机短信,不少消费者都接到过。然而,免费期内确实免费,但往往过后就在用户未留意的情况下开始收费。一些手机用户每月被莫明其妙地多扣费,一查才知道是运营商擅自为其开通或延续了收费服务。
近来,所谓的“靓号”开始出现,不同号码的待遇也开始不同。一位姓李的先生称,当他来到联通营业厅准备办理每月46元的3G套餐业务时,服务人员称李先生的手机号码在系统内属“靓号”,只能办理不低于每月126元的消费套餐。笔者拨通联通公司客服电线,客服人员解释,公司在推出3G套餐业务时,便在系统内设定了“靓号规则”,针对不同的“靓号”,有不同的最低消费限制。只要机主不办理3G套餐业务,便不会因属于“靓号”而受到最低消费限制。
一位市民在使用联通宽带业务时,多次无故断网,维修人员承诺24小时之内派专人维修,一周之后才有工作人员将问题解决。但是,当这位市民问及维修期间宽带退费时,对方告知,双方在安装宽带初期就已签订相关协议,不予以退费。商家的这种做法,多少让消费者心理上很难接受。
笔者不断接到市民热线,有市民反映前往联通营业厅办理宽带业务,却被告知必须要同时办理一张联通2G或3G手机卡,否则就不给办。宽带业务绑定手机卡,对于有需求的人来说会得到一定的实惠,反之根本没必要。该市民拒绝办卡,却被告知:“眼下,公司推出的宽带业务就是这样。”
笔者来到联通营业厅,在这间不大的营业厅内,一位营业员正在办公。宽带缴费业务推荐单被张贴在该营业厅西侧的墙上。在这张推荐单上显示“沃家庭A计划”以及“沃家庭B计划”两种业务,但这两种宽带套餐业务均被捆绑2G或3G的手机号。随后,笔者以宽带业务到期,向这名工作人员了解情况。这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办理宽带业务必须要办理一张2G或3G手机卡,不妨看看墙上张贴的两种宽带套餐业务。”而电信公司同时也推出宽带业务,也必须新办理电信手机号,与其和宽带绑定在一起,每月60元宽带费用,其中包含10元电话费。如果停用被绑电线元宽带费。
市民呼吁,加强通信行业服务质量监管,完善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强化社会监督措施。同时,通信行业应该严格规范收费行为,清理资费套餐,简化资费结构,提高资费透明度,推动通信资费水平合理降低,完善通信行业服务承诺制度,督促通信行业公开服务内容,自觉履行承诺。(本报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