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消息,主管部门昨天(3日)明确要求小灵通应在2011年底前完成清频退网工作,让路于国产3G技术TD-SCDMA的发展。这意味着中国近7000万小灵通用户将在三年内转网。届时,中国电信和原中国网通对小灵通近1000亿的建网投入或化乌有;而同时,广大小灵通用户的转网方式也将成一大难题。
对此,中国电信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中国电信拥有4000多万小灵通用户;中国电信一直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监管政策。将会继续秉承“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理念,为在网小灵通用户做好服务,切实维护广大用户的利益。[详细]
与此同时,中国联通市场部有关人士表示,公司将认真研究该频段内现有小灵通用户的转网方案,并妥善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中国联通将继续努力为小灵通用户做好服务工作,现阶段小灵通用户的使用不会受到影响。[详细]
小灵通在我国的诞生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当时,在移动通讯替代固话的大趋势下,固网运营商苦于不能经营手机业务,便在政策“不鼓励、不支持”的情况下做起了小灵通。2006年,小灵通用户冲上1亿户。但随着手机资费大幅下调,小灵通的价格优势殆尽,此后用户流失严重。截至2008年12月份,只剩下不足7000万用户。
在腾讯科技对小灵通即将退网的调查中,逾28万名网友参与,其中85.34%的网友表示小灵通最大的优势是资费灵活。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小灵通实质上是移动资费较高时的产物。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杨培芳则一针见血指出,小灵通诞生在特殊的年代,如果中国在2000年就把手机改成单向收费,就不会有小灵通了。
“小灵通依然价值不菲,品牌家喻户晓、性价比高、更环保节能。”被誉为“小灵通之父”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徐福新如此评价小灵通。与此同时,有业内人士也表示类似观点,“不仅在于资费、终端低廉,辐射度低也成为用户看重的因素,此外,号码短、容易记忆是用户不愿意弃小灵通而转网的主要原因。”
在腾讯科技报道小灵通用户转网事件后,许多网友留言表示不愿放弃使用小灵通,并有一部分网友表示,现有号码已经使用很久,希望能够保留原号码而升级为手机用户。
由于2G号段已经使用已久,面临7000万的小灵通用户转网需求,3G号段成为新的号码资源。目前,18号段成为了运营商主要的3G号段,中国电信分配到的为180和189号段,中国移动可使用的为187和188号段,联通则得到了185和186号段。目前中国移动已经确定用188号段发展新的TD用户,而中国联通在WCDMA放号时才会确定185或是186号段为WCDMA号段。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带号转网”政策备受争议和关注;但小灵通用的是固线位长号,两种号码长短不一,这给带号转网的实施带来不少的难度。早先,工信部对带号转网所做的工作主要针对手机用户变革运营商,而在小灵通转网手机则需相关部门做更多的工作。
用户数的追求,一直是运营商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电信业重组,3G牌照发放后,三家运营商重点发展3G,并设定了用户数的具体目标。近7000万的小灵通用户资源,则是一个无比诱惑的蛋糕。
在小灵通三年内退网报道后,有部分网友表示,如果小灵通能够优惠升级到手机用户,可以接受。在腾讯科技调查中,70%网友转网后选择中国移动。
业内人士则指出,在早先实施的家电下乡活动中,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两家都采购了大量低端手机,极有可能用于用户转网。预计3G首战,将是围绕小灵通7000万用户的争夺战。(文/杨忠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