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住建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 ,倡导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生态安葬方式。
近日,民政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住建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倡导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生态安葬方式。
据了解,这一生态安葬路径,哈尔滨市殡葬部门已从2009年开始探索,并一直在大力倡导海葬、树葬、草坪葬、骨灰撒散等生态葬式葬法。目前,皇山公墓、金山公墓及松北殡仪中心、平房殡仪中心四家哈市殡葬事务管理部门下辖的墓地、墓区,已形成绿色生态公墓布局,特别是打造了一整套井然有序的文明化管理新模式,形成了公墓永续服务的人性化理念,为不同信仰、不同风俗、不同爱好的人们,营造出祥和、安逸、宁静的安葬氛围。
哈尔滨市殡葬事务管理所所长常利平对记者说,入土为安,是对逝者的最好安慰。如何让生态安葬的方式和理念深入人心,关键是安葬之处要能形成一套绿色生态的管护体制,以文明服务、永续管理的手段,佑护每一位逝者的安宁。据悉,在这方面,哈市公办墓地领风气之先,经过多年探索,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规范化管理制度与服务规范,并不断对墓地进行花园式改造、园林化管护,让每一个生命得到永久的尊重。
近日,记者在皇山公墓看到,几百个建成多年的墓穴修缮一新,新建的龙渠、新增设的24孝景观和12生肖龙柱,为公墓的花园式改造增添了很多人文艺术气息,赋予公墓祥和、宁静的景观感受。一位前来祭祀的市民张先生说,自己的家人都选择葬在这里,几年来,皇山公墓的道路维修、景观升级改造、园林绿化等,让他真正体验到绿色生态安葬与文明管护带来的心灵安慰。
据介绍,仅2015年,哈尔滨市殡葬部门就在皇山等四个管辖的墓地、墓区新建墓位8000余个,维修破损墓穴2000余个,对墓区所有步道板进行了维修改造,共计12万平方米;植树66万株,铺设草坪4000平方米。同时,对向阳山公墓、哈平路骨灰寄存室的400套门窗全部进行了更换,天河园等5个场馆新上骨灰寄存架位3.4万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