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出台了《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和《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2015年初,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印发了《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展开为期一年的黑卡治理专项行动。
只是,即使被年年喊话,电信企业的实名制还是未能做到位,最典型的案例就是170号段电信诈骗。自虚拟运营商开启移动转售业务以来,由于在很多地方170等号段购买容易、资费便宜、归属地可自由选择,同时规避了实名注册,使得该号段垃圾短信、电信诈骗的案例层出不穷,负面累累。
对于运营商来说,推行实名制不仅成本高,也不利于快速发展用户,动力不大;对于用户来说,实名制办理程序繁琐,不方便。所以前几年谁都不重视实名制管理,黑卡现象也比较严重。通信世界网总编刘启诚如是说。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了解到,自2014年移动转售业务启动,部分虚拟运营商走线上渠道吸引用户效果不理想,为盲目追求用户数字,便利用线下渠道养卡,即兜售给卡贩子,由此滋生了非实名卡、黑卡等乱象。由于许多虚拟运营商是轻资产企业,缺乏销售渠道,依靠单纯的线上渠道很难发展规模用户,只好靠线下的卡商、卡贩来分销。
此外,虚拟运营商为吸引用户推出了大量低资费套餐,例如语音通线元/分钟。这种低资费门槛、无需身份识别的号卡,吸引了大量将手机作为通信工具的广告主和诈骗分子,一时间,170/171成为诈骗电话的代名词。刘启诚坦言。
对于未来电话实名制的实施情况,刘启诚呈乐观态度。他指出,近两年相关部门对电信市场的监管,不仅是形式上的规定,也是国家安全形势的要求,不管是基础运营商还是虚拟运营商都不敢违背规定。在这种压力下,未来电信市场只会越来越规范。
为了全面落实电话实名制,三大运营商和虚拟运营商今年也在积极推行相关措施。以分享通信为例,该公司自2015年8月起就对CRM系统进行了技术升级,代理商销售必须通过二代身份证识别仪识别身份信息,并通过公安部校验核对无误后方可开卡,并且加入代理商开卡异常告警、用户信息黑名单数据库,通过多种途径杜绝用户实名登记信息出现问题。
遇到170/171开头的电话,你会接听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诈骗电话!不接!频被曝光的电信诈骗和永无止境的垃圾短信,让两三年前诞生的170/171号段声名狼藉。
网上一项数据分析显示,在收集的1492034个恶意号码中,仅170号段号码就有129443个,占比达8.6%。其中,1705号段的恶意短信最为猖獗,1000条短信中99.2%为恶意。2016年的最新数据显示,诈骗号码从170号段转移到171号段,诈骗短信暴增影响476万用户,显现出持续较大增幅。上述这些数字无不表明,170/171号段正沦为电信诈骗专线。
想当初,开放170号段被视为电信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众人对其也寄予不少期待,希望通过竞争推动电信行业服务质量的改善。然而,仅仅在两年之后,170号段沦为诈骗专用号,这无疑是背离了改革的初衷。
其实,早在六年前,相关部门就要求对电话实名制管理,随后也出台过一些规定,在全国范围内也开展过治理黑卡的专项行动。工信部还要求,所有电信运营商在2017年6月30日前100%实现实名登记,逾期拒不补登实名制的用户,运营商有权将用户手机停机处理。然而电话实名制,即使年年喊,也尚未完全实现。
更何况实名登记并非能杜绝诈骗行为,不法分子依然可能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实名购号,四川就有一小伙发现其名下被登记了65个正常使用的手机号。这种行为该受何处罚?《居民身份证法》对此的规定是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工信部《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对手机非实名制的处罚标准是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如不涉及伪造、变造,而仅是冒用,是不用担心被追究刑责的。相比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上述处罚显然并不相称,也很难根本遏制犯罪意图。
时下,面对陌生来电,很多人对接听电话都得了恐惧症。网上还流传着六个一律的防骗指南,其中第六条直指170号段。但仅靠公众个人的提高警惕与自我防范,远不能彻底消除电信诈骗的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