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9时38分,我市最后一台程控交换机完成她19年的历史使命,在中国电信防城港分公司326程控交换机房光荣下电退网。这标注着防城港铜缆通信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我市正式进入全光网时代”。不久前,本报刊发的一则题为《我市进入全光网时代》的消息(见本报11月2日一版),引发众多读者和网友的关注。
乘着十九大的东风,我市的电信业走入了“新时代”。对于这个行业,对于几乎人手一机、大多数家庭早都用上了电视、电脑的现在,全光网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它如何改变并影响了现代的通信手段和我们的生活?而全光网时代之前又是什么样的时代……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电信公司防城港分公司总经理梁晋永等“老电信”人。
聊全光网,梁晋永却跟我们追溯起人类电线日,英国苏格兰的生理学家和聋哑人语教师贝尔发明了电话。“沃森特先生,快来帮我啊”成了人类第一句通过电话传送的语音,人类电话通信的第一句话是“求助”。
电报和电话的发明,开启了新的历史。在革命战争年代,战场上缴获的通信装备成了我国未来电信的“家底”,从通信装备飞出的电文、情报等,对战争发展更是起到了十分重要乃至关键作用。时代发展至今,电信技术突飞猛进,其影响力大至整个地球、太空,小至生活在当下的每一个普通人。
手摇座机→拨号座机→按键座机→数字终端(光纤上网、高清语音、高清电视),这是最简单的电信“简史”。作为一名老电信人,梁晋永和公司里许多“老电信”,亲历了防城港电信二三十年的变迁。
梁晋永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成立邮电部,各县成立邮电局。像防城港电信局成立之前,先有防城邮电局,那是当地群众去寄信、打电话和发电报的地方。此后,不断地“分家”。2008年,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业务,从此中国电信开始了全业务经营,包括移动手机、宽带、视频及原有的固定电线年,防城港有了第一部程控电话,实现了用户间的零距离联系,但因设备容量小,仅是少数人使用。要知道,在当时交通条件都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一个地方的程控电话开通与否,是外资选择投资目的地的一个硬指标,由此可见开通程控电线年间,通信行业经历了固定电话的语音服务、拨号上网的互联网业务、模拟移动手机业务时代,将通信行业从单一的语音向低速的互联网迈进,并实现了语音移动通信。
2000年至2004年,移动业务从模拟向数字转变。2014年,互联网业务再次实现了新高,光纤开始进入家庭。2016年,防城港电信响应国家政策,提速惠民,全面启动4G网络建设及优化,城市农村光网宽带网络能力持续提升。截至2017年11月,防城港电信宽带用户达到11万户,在家庭中的渗透超过50%;城区基本上实现了光网全覆盖,而全市359个行政村也已经实现246个行政村的光网覆盖,覆盖率达到96%;自然村覆盖2452个,覆盖率达到66%;带宽从原来的1M到现在的200M,速度是量的提升,使用是质的飞跃,家家用得上电信宽带不再是梦想,而已经成为事实。
全光网,走上了一条城市辐射广大农村的道路。它从车水马龙的城区,飞越山川,直通十万大山深处的村屯农户。
简单来说,光网城市是指实现了全光网络覆盖的城市。所谓全光网络,指的是网络传输和交换过程全部通过光纤实现,因为不必在其中实现电光和光电转换,因此能大大提高网速。
该公司党群工作部副主任唐尚坚说,数据显示,全光网宽带是铜线倍以上。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形象地将全光网比作全程高速公路。在实现全光网前,传输数据的骨干网(类似国家高速路网的主干线车道了,但从骨干网到客户家的一两公里甚至几公里的铜缆,就像出了高速路收费站后回农村老家要经过一段二级、三级路甚至是乡村公路一样。回家路上的堵车,就像是我们平时上网的卡,坑洼所带来的颠簸就像是平时上网的不稳定。而全光网后,只要光纤拉到家里,上网就像开车一出家门就能直接驶入高速路一样。中国电信依托技术优势、网络优势和服务优势实现了一根光纤入户,让客户同时享受语音、高速宽带、IPTV高清电视等业务。同时,也为推动千兆宽带、4k高清视频以及物联网等智能时代新应用奠定基础。
仅有光网并不足够,就像修好了高速公路,“过路费”还不能太高。中国电信积极响应国家“提速降费”的号召,一方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高网络速率,同时有效降低网络资费,持续提升服务水平。让老百姓不仅用得起,而且还用得好。
全光网城市建成后,将极大地满足我市社会各界对更高品质的通信需求,同时也为智慧城市建设、电子商务发展、各行业“互联网+”发展铺就了一条信息高速公路。
2014年,中国电信推出了宽带电视,农村里那些随处可见的“锅盖”慢慢被中国电信的宽带电视所替代,宽带电视利用其网络稳定性(下雨不会断、不占用宽带带宽、画面流畅)、内容全面性等优势,在农村市场的渗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截至11月,防城港宽带电视用户已经达到6.8万户。
今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召开,防城港电信利用宽带电视为上思十万大山瑶族人民实现了看开幕式直播的梦想。当日,上思县南屏瑶族乡常隆村百马屯的瑶族群众杀鸡宰鸭,喝米酒,像欢庆节日一样围坐一起,观看了开幕直播。硬化路通了,光纤拉到了各家各户,村民通过手机就可以当上电商。山里的土特产通过文图、视频,传到千万里远的城市消费者眼中。不少村民通过手机,把山货卖到全国各地。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前,家庭电话、手机尚未普及的书信时代,临时遇到危急事件,仍旧采用以字计费的发电报的方式进行通信。因为以字数计费,因此,文字须高度精简,如“父病危,速归”“此地钱多人傻,速来”之类,成为电报用语的“范本”。电报堪称信息量最为浓缩的“短信”。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当时防城港市尚未成立,但因为有港口,有边贸,防城港区率先繁荣起来。当时,最时髦、最土豪做派的标志,就是装一部固定电话。在那个年代,安装固定电线元,还通过排队、找熟人才可能装得上。要知道,当时就是大学毕业生的月工资,也不过百余元。装一部电话,得花去一个人三四年的工资。当时,家里装上一部电话机,比现在买一辆豪车还稀罕。
该公司网运部的主任潘力勇感慨道,固话安装费这么昂贵,是有原因的。当年装电话昂贵,电话费贵,是因为中国电信设备生产能力低,只能用昂贵的进口设备所致。1993年,他到南宁提货一台引进的贝尔交换机,当时价格为3000万元人民币,大约有一个半集装箱的体积。这么一台设备,也仅能安装1万部电话。装电话,还有长距离的线路安装,造就了巨大的成本投入,使得在当时,安装一部电线年,他在南宁兴宁路一个报刊电话亭打长线年代初期,在城市繁荣地段,经营一个小摊,单靠一部电话,就可以养活一家人。
1992年10月5日,当时还在玉林邮电部门工作的梁晋永,去福建省福州市的一家学校培训学习由日本引进的程控电话技术。当时学校远离市区,他抄捷径小路步行了近两个小时,才找到一个固定电话亭,给新婚才不到一周的妻子打长话。妻子在电话另一头央求“别挂别挂……”,梁晋永一边舍不得挂,一边又十分心疼线元话费。按这个话费,一个月工资打不了几次电话。
二三十年过去,中国国产的电信设备业迅速崛起,许多当年世界闻名的生产企业却走向衰落。潘力勇说,当年世界上那些生产交换机的通讯巨头,多半已经没了声息。2004年他去参观深圳的“华为城”,“华为城”占地1平方公里,当时感到华为的产品已经比引进的外国设备先进了。当时,全世界就有许多国家的技术人员来培训,更不用说十多年后的今天。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人充分发挥才智,让世界惊叹,让电信人产生莫大的自豪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