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尾号666、888、999的靓号车牌拼了老命也抢不到?难道选号有什么猫腻?你想不到的是,“黑客”入侵互联网预选号牌系统,就能把各种靓号车牌“秒杀”了,然后以数万元不等的价格卖给车主,非法牟取暴利。
2日,记者从凉山警方获悉,德昌县公安局破获一起“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案。这是全国最大的一起“黑客”非法入侵互联网选号系统倒卖车牌号牟利案,该案涉及全国24个省市,抓获犯罪嫌疑人56人,是凉山公安开展“净网2018”专项行动以来,破获的最大一起黑客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案。
2017年10月,凉山州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正式启用了全国版“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互联网选号系统,并投放川WP、川WQ号段车牌48000副。2017年11月初,民警在工作中发现微信、淘宝等媒介上出现贩卖全国车牌“靓号”现象,凉山州的车牌“靓号”也在其中,引起了民警的高度警觉。“初步调查发现,凉山的一些车牌靓号被公然售卖,网上叫价一两万元不等。”对此,凉山州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立即对新投放的号牌进行初核查,查实德昌县杨某花费1.1万元购买到一个带999的“三同”号牌。
发现这一问题后,凉山州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抽调业务骨干力量赴省交警总队对凉山籍选取所有“三同”号牌的选号操作日志进行筛查,发现“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存在被“黑客”非法侵入的嫌疑。
凉山州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领导立即向凉山州公安局主要领导汇报,结合“净网2018”专项行动,由凉山州网安支队牵头,抽调全州网安力量、德昌县相关警力成立“11·7”专案组,由德昌县公安局将此案立为“11·7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调查,专案办公室设于交警支队。由于案情重大,此案被列为公安部督办案件。
“这些靓号在被选时,后台不到一秒就被提交一次选号请求,而且是批量提交,这完全不符合常理。”专门组民警介绍,按照正常情况,系统开始选号,车主需要输入车架号、发票等一系列信息,至少需要几分钟才能完成。但是,这些号牌几乎是被“秒杀”。“人为选号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初步分析是使用了抢号软件。”
“在短短的两个多月的时间内,专案组的民警远赴山东、上海、浙江、广西、四川成都等抓获犯罪嫌疑人56人。”记者从凉山州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及德昌县公安局证实,这是全国最大的一起“黑客”非法入侵互联网选号系统倒卖车牌号牟利案,也是全国首例倒卖车牌号产业链被彻底打击处理的案件。
经过警方调查,从2014年开始,该团伙利用“黑客”技术,在全国范围内侵入车牌选号系统,非法获取北京、四川、山东、江苏、广西等24个省市的1500余万副号牌资源,并非法获取百度、网易等个人通行证数据2亿多条,通过微信、淘宝等平台大量招募各省市贩卖车牌代理人及黄牛。非法贩卖车牌靓号,严重扰乱了全国交警部门对车牌的发放和管理秩序。“全国的利益链条巨大,涉及的具体数额难以估计,但是仅主要成员就至少非法获利数千万元。”民警介绍,“黑客”王某、李某为链条的顶端,主要负责软件设计、非法获取车牌数据等;下面还有全国级、省级、市级等代理人,主要负责销售市场,帮助车主“秒杀”车牌靓号;最下面就是常见的“车串串”,负责联系选号车主。
办案民警介绍,专案组收集的各类证据材料,堆放在一起足足有一米多高。目前,已经有10名主要嫌疑人因涉嫌“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正式移送审查起诉。
最终,据“黑客”王某等人交代,当有新号段放出时,便利用自己设计的软件入侵选号系统,建立号牌数据库进行倒卖。
“一旦有车主有购号需求,黑客使用软件输入车主信息,每隔0.1秒向后台提交一次选号请求。”民警介绍,如果车主需要某一个靓号,就批量提交该车主信息,对这一个靓号进行“秒杀”,“这样的成功率极高,导致普通人很难选到靓号。”
“三同号3万,四同号4万……”他们的聊天记录显示,号码价格进行了分类,一个靓号可以卖到3至5万,甚至价格更高,“如果是在大城市,价格还要翻几倍甚至十几倍,车主购买的价格就可想而知了。”办案民警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