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陕西安康汉阴的汤先生通过网上预选车牌号码的方式,选择了一副号码为“G88C88”的车牌。当他兴高采烈地去车管所办手续时,却被告知要收8万元“靓号费”。对此安康市车管所称,吉祥号牌按照数字不同收取2-8万元不等费用,收费标准依据的是2005年一份会议纪要。(7月28日《华商报》)
网络选号时“运气好”,选中一个靓丽的车牌号码,等到办手续的时候却要收取不菲的费用,被理解成“单方失信、坐地起价”,一点儿也不算冤枉。
使用网络系统选号,本来就是为了防范人为干预、腐败和不正之风,岂能允许各地随意再设门槛,让权威荡然无存?!这完全可以理解为权力部门对与公民约定事项进行单方面“修改”程序,为自己一方谋求更多利益。
向车主收取额外的“靓号费”,这不是一个小事情,必须得到权威的授权、物价部门的审核、公开的发布、公正透明的执行。现在这个收了十多年的费用,依据的竟然只是权力部门自己的一个会议纪要,其合法性有待论证。
据悉,陕西省正在探索小型机动车号牌号码竞拍制度,在此之前各地市已经“靠牌吃牌”十多年。怎么收的,收了多少,怎么用的?所有信息都是不透明的,让人怀疑这可能又是一笔糊涂账。
这笔糊涂账正是建构在民众权益被染指的基础之上。在安康这样的西部地级市,8万元一个“靓丽号”贵不贵?如果没有正当、正义的权力程序,恐怕2万元也是昂贵的。然而比起所收的费用来,无法透明运行的权力和不被重视的民生权益所付出的代价恐怕更为昂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