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的第五批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决定显示,此轮共有21家机构顺利续期,将支付牌照有效期增加5年。而加上此次未通过续展的4家机构,截至目前被央行注销的牌照增加到28张。
在牌照收紧、罚单频出的背景下,越来越稀少的支付牌照变得炙手可热。小编也在朋友圈看到一则出让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信息广为传播。该牌照转让价格为8.7亿元,业务范围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等,牌照期限在2021年以前,转让方出售转让100%股权。
如果真的是按照从此前的业内成交情况来看,转让价格虽然高,但并非高得离谱。
京东商城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网银在线年京东商城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网银在线,当时京东为此付出巨大资金,网银在线支付业务许可证有效期至2016年5月2日,业务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
京东商城对已经完成对第三方支付公司网银在线的完全收购,从而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这意味着一直布局独立物流、仓储的京东开始布局支付行业,将现金流、物流完全掌控。此前,京东和申通宣布分手自己做物流,和支付宝决裂自己做支付。
小米早在2014年即已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外界猜测小米是否可能入选央行第八批支付牌照,但于2015年4月公布的结果显示,仅有广东广物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一家获批。直接收购持有支付牌照的企业,成为更为有效的选择。此外在获得支付牌照后,小米后续还需要积累用户数据,再进行申请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小米想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追赶BAT,支付牌照尤为关键。
2015年5月开始,小米科技更是以6亿元从捷付睿通手中收购支付牌照。小米庞大的用户基数和黏性,被业内视为小米发展金融业务的主要优势。小米金融业务和此次新增的支付工具,均被视为小米构建其未来生态圈的一部分。
万达的商业模式决定了万达电商不会做纯B2B电商,也不会做团购式的本地生活服务O2O平台,万达想做的,一方面是苏宁当年想做的,利用线下商业地产的互联网化和所谓智能化来驱动线下商业的升级和变革;另一方面,则希望将万达线下商圈所服务的人群转变为用户,学习阿里巴巴好榜样,做生态平台,在商家、消费者之间提供从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多个层面的服务。
因此,万达必须做伪O2O,也就是基于万达商业地产为核心的万达商圈和商家共同体提供基础服务型的本地生活服务O2O平台。2014年底万达以3.15亿美元(约合20亿元)的价格,获得快钱68.7%的股权。在12月26日,万达和快钱联合在北京宣布了战略控股的信息。而万达的最终目的,第三方支付牌照。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年,央行针对第三方支付共开出109张罚单,是2016年罚单总数的三倍,累计罚款金额约2800万元。今年以来已有10家支付公司被罚,进入2018年,仅在2月份春节前后,央行就已经开出了5张罚单。2月8日,青岛百森通支付有限公司因未按规定使用客户备付金被罚3万元;
2月14日,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因未按规定建立有关制度办法或风险管理措施、存在危害支付服务市场的违规行为,被罚款6万元。
2月23日,山东高速信联支付有限公司均因违反支付结算业务规定,被罚款7万元。
从2011年4月底签发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算起的6年多时间里,央行总计发出了271张支付牌照。2015年8月份,央行注销3张支付牌照,结束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只发不撤”的历史。
据不完全统计,从第一批续展决定至今,央行共注销了28张支付牌照,目前市场上存量有效支付牌照为243张。目前市场上有243家支付机构拥有不同类型的支付牌照。
按一种业务类型对应一张牌照计算,这些机构共拥有535张支付牌照,其中“预付卡发行”150张,“预付卡受理”155张,两者的占比之和超过50%;其次,“互联网支付”牌照共110张,占比21%。
拥有大规模用户的互联网公司有足够动机涉足金融市场。它们通常已经具备了某种交易场景,适合嵌入金融业务。比如,你完全可以将滴滴视作一个金融公司:它天然就有大量高频现金支付行为在平台上发生,并且和出行高度相关,既可以顺便搭售车险,也可针对司机提供贷款购车服务。牌照能让这些顺理成章的新业务线合规,无监管之虞。
一个隐秘却又疯狂的地下市场诞生了。牌照交易的流程是,买家会委托一名中介四处寻找牌照,一名中介往往自身人脉有限,他还会委托若干个中介去找,一层层委托下去,形成一个“树状图结构”--每个人都会发动数条分支去寻找,每个分支又会生出更多分支,一旦某个触点找到卖家,就会把信息一层层往回反馈,最终把两端的买卖双方串起来--这条线上的每个人都能分一杯羹。
多的时候,这条线上有七八个中介,彼此维持着脆弱的合作关系。每个人都怕自己被上下游绕开,于是,这个群体间形成了许多不成文的行规。比如,因为害怕被“跳单”,谈判时每个中介都要来到现场,现场不允许交换名片,也不允许进洗手间,直至合同签订,利益分配谈妥。
成交了一单之后,在利益分配时,买家中介和卖家中介常常是“四六开”或“三七开”,卖方中介因为地位更加强势,可以分到更多。若促成一单的总佣金按四千万计算,如果一共有四名中介参与,两人属于卖方委托人,可以拿走2500万,买方的二人就拿1500万。
相比动辄上千万的中介费,中国创业者做梦都想登陆的A股创业板,其准入条件也不过是“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超过10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