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55、88888、23456……这看上去很简单的几组数字,如果变成手机尾号,“身价”就会大大提升。因此,在选购手机号码时,这些“靓号”往往被赋予保底消费。日前,市民陈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靓号潜规则”。
今年3月,陈先生的好友徐先生将去往外地工作,就想将自己使用的尾号为“23456”的手机靓号无偿转让给陈先生使用。陈先生一听,非常开心,就与徐先生一起到市区某运营商的营业厅,办理了手机卡过户手续。
按照合同约定,手机号过户后,套餐还是跟之前办理的一样,每月要保底消费96元。但在该号码使用了两个月后,陈先生发现,自己每个月根本消费不了这么多的话费,就想去营业厅更改一下套餐,遭到了拒绝。
“营业厅说这个套餐不能更改,如果要用这个号码,每月就必须保底消费96元,我觉得这就是霸王条款,为啥不能更改。”陈先生一怒之下,就于今年5月份,将该运营商告上了环翠区人民法院,要求在继续使用该手机号码的前提下,更改套餐,降低保底消费数额。
昨日,记者从环翠区人民法院了解到,因为陈先生在过户时曾签署了正规合同,表明当时他同意合同内容中有关保底消费的内容。于是,法官驳回了陈先生更改手机套餐的诉讼请求。
据了解,今年该院已受理了8起电信服务合同纠纷,其中4起是因“靓号”引发的纠纷。该院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一定要从正规渠道、合法途径签约获得手机靓号使用权,签署合同时要仔细查看内容,不要忽略相关的条款细节。此外,正规的合同至少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并保存好,以此作为维权的证据。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各种专题专栏资料,未经授权协议,禁止下载使用。制作:山东法讯传媒新媒体中心 联系电线济南网警备案编号:63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