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这种靓号预存话费方式成为三大电信运营商普遍采用的业务模式。对此,一位接近三大运营商的知情人士称,三大运营商从工信部处获取号码资源,是以号段为单位的,但其中很多带4的号码在市场上不受待见,往往成为废号,即销售不出去,而靓号则是一种稀缺资源,为不少政商界高端人士所追捧,受供求关系影响,零售价格被抬高。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指出,靓号产业链上的最大蛀虫就是这些倒卖手机靓号的第三方代理商或号贩子。目前我国施行的《电信条例》和《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中均明确规定,禁止电信运营商“向用户收取选号费”和“以任何方式限定电信用户使用其指定的业务”。也就是说,法规对作为电信业运营主体的三大运营商做出了规范,但第三方号码交易环节却处于监管的真空地带,而对三大运营商来说,日益猖獗的靓号交易体系管理难度较大,甚至不可掌控,因此很多靠倒卖靓号的平台商常年在此灰色产业链上赚得盆满钵满。
专家认为,这种第三方力量坐地起价、肆意倒卖的投机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信市场的正常秩序。尤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这些销售靓号的平台上很多都不需要实名制注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电话实名制的实施,成为电话实名制落地难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电信号码资源属于国家公共资源,天价靓号的出现,实际上背离了公共属性。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投机行业对手机用户的切身利益造成一定损害。一方面,投机商把持大量靓号资源,普通用户难以触及;另一方面,很多倒卖的手机号码之前的用户注册名为他人,转售后又没有更改过户,一旦出现问题将引起电信纠纷,隐患不小。还有部分用户反映,通过网络购买的靓号每天会收到大量的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给日常生活带来不小的困扰。
从社会公众认知和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靓号资源相对于一般手机号码拥有一定的附加价值,如给用户带来社会地位、管理者形象等无形的附加值或自我满足,因此形成不小的市场需求规模。加上定位于高端用户群,包月套餐虽然高出普通号码,但也是在高端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的。因此,在供求不平衡的市场环境下,靓号的售价高于普通号码也是合理的。另外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由于一些废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也需要靓号的市场效益来补充。
在付亮看来,目前解决靓号市场乱象的最根本问题应该是建立一套公开、清晰、透明的靓号交易体系和规则,保证用户和运营商之间的信息对称性,揭开靓号地下产业链的灰色蒙布。这一方面需要监管部门健全法律的监管力度,加大处罚力度;另一方面,作为电信运营主体的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也应加强对靓号资源的有效管理及监控,通过技术等手段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靓号交易规范,使靓号资源在发挥价值、带来营收增长的同时,保障用户的切身利益。
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日本女生的冬天:真的是上身厚衣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