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中国联通在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郑州、长沙6座城市启动“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办理。
eSIM一号双终端使手机终端与附属终端共享一个电话号码和套餐资源,给主号码来电时,两个终端将同时震动,任意终端均可拨出电话,不需携带手机亦可随时保持互联。
苹果第三代智能手表产品Apple Watch Series 3 (GPS + 蜂窝网络)成为首款支持该业务的终端产品。
此前,华为Watch2 Pro也支持了中国联通eSIM的开通,通过联通手机营业厅APP可在“服务”中办理eSIM业务,开通方式适合于全国范围。
“eSIM一号双终端”打破了用户必须携带手机出门的痛点。在提升用户多场景体验的同时,也增强了用户对联通号码的黏性。
比如去奥森公园跑步,eSIM+手表便能支持购物刷支付宝、NFC刷卡乘地铁等业务,为多场景通话及智能应用提供了可能。最重要的是,相较而言,手表在剧烈运动中不会滑落。
与前两代苹果表必须通过蓝牙连接到iPhone才能打电话、接收信息不同,此款手表的用户只需通过iPhone自助开通手表通信服务。
同时,苹果Watch3通过手表记录的数据可以实时同步到手机上。手腕轻抬之间,尽享更便捷、高效、时尚的通信体验。
从即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联通将从终端激活起12个月减免eSIM副卡使用功能费。预计减免此举将为苹果用户节省120~240元支出。
从此前苹果官网公布的信息看,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预计也将在年内完成对苹果Watch3的支持。
此外,曾传闻华为将与中国移动在Watch2 Pro上展开eSIM一卡多终端的合作。
在存量经营的后4G时代,NB-IoT/eMTC+eSIM将使得可穿戴终端成为市场热点,满足用户对物体连接的刚性需求。
除了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新一代连接管理平台CCMP支持了eSIM国际业务拓展能力,支持跨运营商写卡以满足国际进出口业务的需求;符合GSMA3.1规范的空中开卡能力已经与AT&T、DoCoMo对接;覆盖了256个国家的国际漫游。
在eSIM芯片领域,2016年,中国移动曾推出了C216B首款自主研发的eSIM物联网芯片,具有空中写卡、基础数据采集等特色功能。
同时,中国电信也在儿童手表、智能手表、VR/AR头盔、定位器、4G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翻译机、车载类等4G泛智能终端上要求对支持eSIM的适配。
2018年,eMTC蜂窝物联网频率管理规定及射频技术指标将适时发布,加之eSIM一号双终端的业务开启,将会为可穿戴市场(M-IoT)带来规模化市场的想象空间。
苹果Watch3满足蜂窝移动通信的实质商用,是否会点燃国内M-IoT可穿戴规模市场?小米今年将推NB-IoT模组,是否会用在手环上?不止是小米,360儿童手表今年也将支持NB-IoT。
笔者预计,相关运营商eMTC网络将随着自身VoLTE同步推出进而商用,因此,最快在2018年Q3起,eMTC可穿戴终端将迎来发展的窗口期。
从当前M-IoT发展进度看,由于国内NB-IoT网络商用先行,及全球市场纷纷部署NB-IoT/eMTC多模网络满足不同层级的需求,NB-IoT可穿戴设备中,定位器、心率监测手环等有望在市场中形成规模效应,而eMTC将在中、高端智能手表领域形成区隔化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