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杭州女孩小乔通过站台找到快递员小荷帮她拎东西。小何发现这些东西的重量是30斤,但是小乔只写了10斤,就让他补运费,小乔不肯补运费。一气之下,小何发了一个手机号截图,上面写着‘性感小姐姐,你可以上门服务,需要电话联系我’的文字,发给了四个qq群。
之后,小乔每天都被各种骚扰电话和短信包围,气极而报警。警方很快查明是小何干的,判处行政拘留七天。后来,小乔以名誉受到侵害为由,对小荷进行了精神赔偿,要求赔偿50万元,并要求他公开道歉。
在这次事件中,小乔伪造自己携带的货物重量,拒绝补足差价,令人反感,省钱也没那么省钱。小何的言行更不对,冲动之下犯法。有人认为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是平台的法律义务和责任。所以小乔个人信息泄露,平台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很多网友觉得,除了惩罚小何,平台也应该受到惩罚,以减少甚至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其实这几年泄露的个人信息并不是个例。前段时间,安徽合肥的蔡女士接到一个电商平台的客服电话。电话中的人声称她犯了一个错误,并把她设置为平台代理。随后,在对方指导下,蔡女士分15次转出67万元。事后冷静下来的蔡女士怀疑自己的信息被泄露了。目前,警方已立案调查。
还有报道称,南京一位外卖骑手给李女士送饭,并准确报出了她的真实姓名。李女士突然很纳闷为什么不点菜。当晚,李女士报警了。经警方调查,原来是骑手徐将李女士的个人信息交给了另一名外卖骑手周。
网上外卖信息连接商家、平台、骑手和消费者,很多外卖平台的用户都经历过信息泄露。那么,当外卖和快递的工作人员能够毫无困难地掌握人们的个人信息时,应该怎么做才能规范行业呢?
首先,平台要对用户信息安全监管到位。平台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将隐私泄露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比如网车平台的‘虚拟电话’,可以降低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其次,人员管理要到位。所有员工都应接受个人信息保护知识的培训;加强员工的法制宣传,提高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对全体员工实行行业实名备案制度。
第三,奖惩制度要到位。一旦核实用户隐私被工作人员泄露,平台应配合相关部门严厉打击工作人员的犯罪行为。只有技术和制度相结合,行业才会越来越规范,个人信息才能得到有效保护。许多社会人士和组织已经开始关注个人信息的保护。在这个互联网信息时代,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保护个人信息,减少信息泄露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公共场所的WIFI容易被黑客攻击,尽量不要使用,以免你的个人信息暴露在黑客视线之内;尽量访问有安全协议的网站;及时妥善处理电话、地址等带有个人信息的文件;不同软件要设置多套账号和密码,避免黑客入侵多个账号;对于长期未使用的账户,要么及时注销,要么解除绑定。
在这个信息时代,希望每个人都有‘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意识,希望每个平台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能肩负起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