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压投诉用户、控制投诉率;私自对用户设立黑名单侵犯用户权益;涉嫌泄露投诉者隐私——这种行为已然损害了用户权益和企业形象,必须引起电信主管部门和三大运营商高度重视,深入调查、严肃处理。
今年年初,四川成都的周先生发现自己收不到银行通知短信了,而一些软件的验证码短信也收不到了。辗转找到第三方短信发送服务商后,他被告知:因为多次向12321平台举报垃圾短信,他的手机号被拉入了黑名单。想解封,需要保证不再举报。(见6月12日《成都商报》)
垃圾短信早已成为一种“公害”。对此,很多用户选择退订,然而效果并不好;还有种办法就是向电信运营商或者12321平台进行举报。成都周先生因多次举报垃圾短信,自己手机号竟然进了投诉举报平台和电信运营商的黑名单,不能正常接收短信了。
该平台之所以设立这种黑名单,据说出于对投诉率的考量,即平台为控制投诉率,对投诉“常客”进行限制,以起到“美化”服务的作用。据说还有种运营商设置的黑名单,只要通过该省通道发出的垃圾短信,用户都收不到,也是出于投诉率考量。尽管还不清楚这种黑名单究竟存在于某一个省、某一个平台,还是存在于多省份、多个平台的行业潜规则,但周先生的遭遇已然暴露了一个行业内幕和很多深层问题,需引起重视。
首先,用户正当维权遭遇变相威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等规定明确禁止垃圾短信,用户遭遇垃圾短信骚扰自然有权举报。而如今用户的正当维权却遭遇反击,说白了这是一种威胁——不仅对投诉的用户采取变相惩罚措施,使其不能正常接收短信,而且用户要想解封必须保证不再举报,即以霸道的方式警告用户不要再投诉。为了达到打压投诉用户、控制投诉率的目的,可谓不择手段。
其次,垃圾短信举报平台和运营商肆意侵权。如今,很多行业都有黑名单,但设立黑名单的机构一般得到了相关授权,也获得公众广泛认可。如今该平台和相关运营商在未得到任何授权的情况下,便私自对用户设立黑名单,随意侵犯用户权益,这种胆量从何而来?
其三,12321平台涉嫌泄露投诉者隐私。任何受理投诉举报的平台和机构,都应充分保护举报者信息以免被打击报复,这应该是一个常识。然而12321平台作为工信部委托设立的举报受理机构,竟把举报人的手机号泄露给第三方短信发送服务商和电信运营商,造成用户被报复,令人震惊。
此外,相关举报平台和运营商提供的投诉率可能有很大“水分”,这种霸道威胁之下被人为控制了的投诉率毫无现实意义。眼下,这一事件必须引起电信主管部门和三大运营商高度重视,这种行为已然损害了用户权益和企业形象,须深入调查、严肃处理。
人民网评:涉及群众利益的事,必须“马上就办”10年没办房产证,面对居民的频频上访,相关部门却一拖再拖;通过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给省委书记反映情况,责成相关部门处理后,不到3个月便得以解决……近日,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对这样的事情提出严厉批评。看似基层治理中的一件小事,…【详细】
人民日报:创新中的变与不变老字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色,只有正确认识并掌握这些规律和特色,才能找到老字号保护与发展的正道。老字号的振兴,当然需要站在宏观战略视角,从机制、财税、市场等方面予以支持,但根本还在于老字号的“内功”修为。 艰苦奋斗和取…【详细】